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內(nèi),一件褪色的羊毛褲靜靜躺在展柜中——87年前,軍長董振堂正是穿著它,率領(lǐng)三千將士血戰(zhàn)至最后一息。此刻,13雙年輕的手掌輕撫冰涼的玻璃展柜,如同觸碰一部滾燙的史詩。
今年暑假,蘭州大學“青馬”宣講團成員組成的實踐團隊于7月中旬從蘭州啟程,先后經(jīng)過白銀靖遠,武威古浪、涼州,金昌永昌,張掖山丹、臨澤等地,最終抵達高臺烈士陵園。
7月18日,在臨澤縣委黨校會議室中,臨澤縣黨校講師與蘭州大學“青馬”宣講團講師聯(lián)學聯(lián)講。臨澤縣黨校講師以西路軍故事為主題的微黨課生動再現(xiàn)了革命先烈在河西走廊浴血奮戰(zhàn)的崢嶸歲月,并為蘭州大學“青馬”宣講團進一步講好西路軍的故事作出指導。實踐團學生代表也依次發(fā)言,交流了本次暑期實踐的心得,表達了進一步講好西路軍故事的決心。
武威古浪八步沙紀念館的巨幅航拍圖上,一條綠線如利劍劈開騰格里沙漠南緣。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現(xiàn)場講解當年的情況:“過去一棵樹,一把草,壓住沙子防風掏;現(xiàn)在每個人都是一棵小樹苗,要長成參天大樹,在祖國和人民需要你們的崗位扎根。”
在甘肅祁連葡萄酒業(yè)的地下酒窖里,成排的橡木桶靜默矗立。酒香縈繞中,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,了解當?shù)乇P活耕地資源,從單一種植向特色農(nóng)業(yè)種植的轉(zhuǎn)變。團隊成員屈金龍不由感慨:“這片紅色土壤滋養(yǎng)出綠色生機,讓老百姓錢袋子真正鼓起來。”
實踐團受邀走進白銀靖遠二中,為高中學子們送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青春思政課。團隊師生走進教室,用自己在理論學習中沉淀的思考、成長路上收獲的感悟、實踐途中積累的故事,化作“青言青語”的生動表達。實踐團成員引導學弟學妹們在青春的坐標系里錨定方向:既要立大志于胸,更要練硬功在身,讓挺膺擔當成為青春最耀眼的底色。
“作為‘全國高校宣講聯(lián)盟’‘西北高校青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聯(lián)盟’的一員,咱們要讓西路軍的故事,從校園傳到更遠的地方。”在實踐的尾聲,帶隊教師李傳輝老師叮囑道。
返程大巴穿行在河西走廊。團隊成員回望漸暗的窗外,一路的回憶交錯閃現(xiàn):虎豹口搖櫓的艄公,古浪城頭搏殺的小戰(zhàn)士,八步沙跪地植樹的六老漢……這些身影在暮色中,疊印成中華脊梁的剪影。
0931-4535555
蘭州市和平鎮(zhèn)大學城牡丹路北一號
甘肅新東方高級技工學校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
Copyright ? 1988-2025 gsxdfj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